儒家是入世的,是经世致用的。“充实之谓善”则是善的充盈。而美与善是乐的最高境界。人生,应该是形上和形下的统一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、有无和无为的统一,入世和出世的统一。儒家人生境界的重心在善,具有形而上的超越层面,具有积极向上的内涵。孔子思想中“吾与点也”的境界,孟子主张充实之谓美,则是“善”的充盈,而美与善则是乐的最高境界,儒家将乐作为人生追求,最高境界。“乐”是人生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。

道家思想以世界本原问题为研究起点,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。道家思想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《道德经》虽只有五千多字,但在中华文明、文化史上却占重要地位。道可道,非常道,虽然古今少有将《道德经》完全读懂的人,但其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,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意识形态。

佛家智慧也包含着哲理,无始无终又源源不绝,空无一物又包容万物。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,并且很快融入到中华文化中来,其博大精深的养生功效备受历代僧家推崇,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完善,形成了其独到的、卓有成效的养生、健体、护心秘籍。

那么,三家都有哪些异同和特点呢?今天就和哲学诗画一起来简单了解下。
1,文化主旨
儒家文化——进取文化。
道家文化——规律文化。
佛家文化——奉献文化。
2,做人标准
儒家文化——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道家文化——领悟道、修养德、求自然、守本分、淡名利。
佛家文化——诸恶莫做、众善奉行、遵守十戒、心灵安定、运用智慧。
3,人生观
儒家文化—— 积极进取、建功立业。
道家文化—— 顺其自然、自我完善。
佛家文化—— 慈爱众生、无私奉献。
4,世界观
儒家文化——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。
道家文化——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,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。
佛家文化——相由心生,世界就在自己心中;一念之差,便可创造地狱、极乐。
5,价值观
儒家文化——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。
道家文化——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。
佛家文化——在为他人献爱心、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。
6,哲学倾向
儒家文化——入世哲学。
道家文化——出世哲学。
佛家文化——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业。
7,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:
儒家文化——主食(如米饭、馒头等),不吃就会饿。
道家文化——副食 (如各种炒菜、汤羹等),不吃没滋味 。
佛家文化——水果 (如:苹果、香蕉等),不吃不甜蜜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