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标签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赞美粽子的经典诗句有哪些(六首端午节粽子的古诗词, 精美如 艺术品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16 10:25:03    



“一串穿成粽,名传角黍通。豚蒸和粳米,白腻透纤红。

细箬轻轻裹,浓香粒粒融。兰江腌酺贵,知味易牙同。”

《粽子》清 · 林苏门

【解析】

“角黍”是粽子的古称,最早的做法是用菰叶(茭白的叶子)将黍米包裹起来,做成牛角状,因此得名“角黍”。

粽子被巧妙地穿成一串串,不仅承载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,更传递着“角黍”这一古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。

蒸熟的豚肉(猪肉)与粳米相互交融,呈现出白腻的色泽,而在白嫩之中,又隐隐透出丝丝纤红,令人垂涎欲滴。

细长的箬叶被轻轻包裹在馅料外,宛如一层绿色的纱衣,将粽子的美味与香气紧紧锁住。当粽子被蒸煮时,箬叶的清香与馅料的浓香相互融合,每一粒米都仿佛融入了这份香气之中,令人回味无穷。

虽然兰江地区的腌肉以其独特的风味而珍贵,但在这粽子的美味面前,却显得逊色不少。品尝过这粽子的人,无论是美食家还是普通人,都会为之倾倒,仿佛与古代的易牙(传说中的美食家)产生了共鸣,共同品味着这份美味与文化的传承。

“珍重主人意勤腆,满槃角黍细包金。”

《谢人送粽》 唐 · 杨巨源

【解析】

我深深珍视主人那热情而谦逊的心意。

盘中满溢的粽子,仿佛被金色的光芒细细包裹。描述了粽子的精美和丰盛。“满槃”指盘中装满了粽子,“角黍”是粽子的古称,“细包金”则形象地描绘了粽子包裹的精致和色泽的鲜亮,仿佛是用金子包裹的一般。


“五色新丝缠角粽,金盘送,生绡画扇盘双凤”

《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》 宋 · 欧阳修

【解析】

五彩缤纷的新丝缠绕着精美的粽子,金色托盘上承载着这份节日的祝福。

丝质画扇上绘有双凤,翩翩起舞,宛如仙境。

这里的“五色新丝”指的是用五种颜色的新丝来缠绕粽子,这种缠绕不仅增加了粽子的视觉效果,使其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,而且也寓意着吉祥和美好。同时,“角粽”二字直接指出了粽子的形状,这种形状独特的粽子,再搭配上五色的新丝,更显得精致和美观。因此,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粽子的精美之处。

“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”

《乙卯重五诗》宋 · 陆游

【解析】

粽子包裹得如同双髻般精致,艾草束起,点缀在高高的帽檐上。

“粽包分两髻”中,“粽包”即指粽子,“两髻”则是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形式,常用来形容高耸而对称的形状。这里将粽子比喻为“两髻”,既形象地描绘了粽子包裹得紧密而对称的形态,又赋予了粽子一种优雅、精致的美感。这种比喻手法使得粽子不再仅仅是一种食物,而是一种充满艺术感和文化韵味的艺术品。

“艾束著危冠”中,“艾束”指的是用艾草扎成的束,“危冠”则是指高高的帽子。这里将艾草束放在高高的帽檐上, 艾草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元素之一,其清香和驱邪的寓意与粽子相结合,使得整个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

“包中香黍分边角,彩丝剪就交绒索,樽俎泛菖蒲。”

《菩萨蛮》宋· 陈义

【解析】

包裹内的香黍(粽子)被巧妙地分割成精致的边角,彩色的丝线交织成细腻的绒索,酒樽与食器上漂浮着淡淡的菖蒲香。

粽子被包裹得严严实实,四角分明,展现出制作粽子的匠心和手艺。捆绑粽子的丝线不仅色彩丰富,而且被精心编织成细腻的绒索,这种装饰不仅增添了粽子的美感,也体现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。从香黍的挑选、粽子的包裹、到绒索的编织,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,也体现了粽子的精致和匠心独运。

绒索指的是用彩色丝线编织成的细绳带子或流苏类。

“九子粽新传楚俗,赤灵符验出仙方。”

《端午词 其二 御阁》 宋 · 晏殊

【解析】

九只精巧的粽子新添了楚地的风俗,那赤色的灵符神奇灵验,仿佛出自仙人的秘方。九子粽由九只粽子组成,它们被精心地穿成一串,大的粽子在上,小的粽子在下,形状各异,非常好看。

九子粽是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的,这使得粽子在视觉上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效果。彩色的丝线不仅增添了粽子的节日氛围,也寓意着吉祥和多彩的生活。

它不仅是一种节日食品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代表着团圆、和谐和美好的生活愿景。同时,因为“粽子”谐音“中子”,民间有吃了“粽子”能得儿子的风俗,因此九子粽也常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,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、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小旋风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