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扬中博物馆
扬中博物馆
扬中博物馆位于扬中南江路799号,东邻奥体中心,南眺滨江公园,为现代三层建筑,是一座集陈列展览、文物收藏、文物保护、科学研究、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县域综合性博物馆。馆内展览以“话说扬中”为总纲,通过“聚沙成陆”“岁时民俗”“舌尖美味”“乡音未改”“扬中之子”“上善若水”等6个篇章进行展览陈设,展设充分反映扬中的地域特色和发展历程,彰显了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扬中市生平
扬中市,江苏省下辖县级市,由镇江市代管,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圌山东的扬子江中,总面积332平方千米,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千米。常住人口31.61万人。

扬子江中扬中市

扬中大桥
扬中市东晋时期仅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沙洲,隋唐时期(581~907年),几个小沙洲逐步连成一长形沙洲。至宋代(960~1279年),始有小沙之称。至明代(1368~1644年),称新洲。清朝时期,扬中地域已有洲50余个,统称太平洲。

河豚

河豚

江豚戏水
民国三年(1914年),成立扬中县,名取“扬子江中”之意,1994年,撤县设扬中市。扬中是享誉世界的“中国河豚岛”,全国首批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”、“国家卫生城市”“国家生态市”“国家园林城市”,“中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‘’。

河豚雕塑

河豚造型场馆

大河豚雕塑
扬中美食文化
扬中最为特色的要属河豚美食文化了。
河豚美食文化2008年入选镇江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。当地每年清明前后会举办河豚美食文化节。
河豚是江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鱼类。也是扬中最具代表性的特产,以其道鲜美绝伦而闻名。河豚古名“鱼规”,俗名吹肚鱼,能发出“咕故”的声音,非常可爱。尽管河豚含有剧毒,但其肉质鲜嫩、营养丰富,自古以来就是名贵佳肴。4000多年前,我国就对河豚有所认识,战国时的《山海经》就有了对河豚的记载。古代的河豚曾作为进贡朝廷的名菜。扬中河豚肉质鲜嫩肥美,独特的宰杀及烹饪工艺声名远扬。可以这样概括总结扬中河豚烹饪:一是原材料选取:选料精巧,讲究时鲜;二是烹饪工艺:“大火烧开、小火焖透、猛火收汁”,三是美食成品:原汁原味,突出清鲜特色。

映草炖河豚

红烧河豚

河蚌炖河豚
历经数百年的发展,扬中河豚文化已演绎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,形成鲜明特色。河豚宴也成为扬中江鲜菜的代表,成为中华餐饮文化中的一大瑰宝。
吃河豚不请客”,“掸尘扫灶烧河豚”,“吃河豚子——找死”,“生铁锅,烧柴火”“拼死吃河豚”,“血麻子胀眼发花,吃了以后回老家”,“河豚本非席中菜,明知有毒人人爱”等闪烁文化光彩的民间古训,“凝聚着扬中先民生命经验和探索智慧,也是我们宝贵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近年来,传承、保护“扬中河豚文化”的呼声日益高涨。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扬中兼而得之,经千年传承演化的扬中河豚文化定将绽放璀璨光彩,源远留长。
美味河豚文化也招的很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画墨迹:
《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》 梅尧臣
“春洲生荻芽,
春岸飞扬花。
河豚当是时,
贵不数鱼虾。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苏轼
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
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蒌蒿满地芦芽短,
正是河豚欲上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