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测量说明
1.测量时间
此次测量为奥维卫星地图,各区县卫星地图时间不定,跨度为2019年年末到2022年年中;
2.测量范围
此次测量的范围为各区县所有的街道及部分融城的镇(如江北区鱼嘴镇、九龙坡白市驿镇、大渡口八桥镇),非融城的大镇(如大足龙水镇、江津珞璜镇)不在测量范围内。
二、测量情况
笔者采用分区域测量,按照“一区两群”来划分。
1.大都市区
一区即为由都市功能核心区、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构成大都市区。包含渝中、江北、渝北、沙坪坝、南岸、九龙坡、巴南、北碚、大渡口、璧山、江津、永川、合川、铜梁、荣昌、大足、潼南、綦江、南川、涪陵、长寿21个区,幅员面积为2.87万平方公里。

主城都市区空间结构图
笔者应用奥维地图对21个区的建成区进行了测量和染色,如下图所示:

主城都市圈建成区染色图
21个区建成区面积测量数据如下图所示,按照区域和大小进行了排序:

大都市区各区建成区面积测量情况一览
在主城九区(都市功能拓展区)中,渝北区的建成区面积最大,达到了惊人的280.18平方公里,渝中区最小,仅有18.08平方公里,除渝北外,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的建成区面积突破了100平方公里。主城九区合计面积达到了931.1平方公里。
在城市发展新区里,江津区高居第一,建成区面积达到了72.92平方公里,长寿区为60.33平方公里,略大于永川的58.04;璧山区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,在12个新区里排名第四;除此之外,合川、涪陵二区建成区面积突破40平方公里,其余区皆在20-40平方公里范围内,最小的潼南为20.16平方公里。城市发展新区的合计面积为503.79平方公里,平均每个区为42平方公里。
2.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
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,包含万州、开县、梁平、云阳、垫江、忠县、奉节、丰都、巫山、巫溪、城口11个区县,幅员面积3.39万平方公里。

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空间结构图
采用同样的方法,对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的建成区进行了染色,如下图所示:

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成区染色图
按照大小对这11个区县的建成区面积进行了排序:

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建成区面积测量情况一览
在此11个区县中,万州区的建成区面积最大,为64.08平方公里,紧随其后的是开州区,面积仅为万州的39.76%;云阳、垫江、梁平三区县相差不大;建成区小于10平方公里的有奉节、巫山、巫溪、城口四县,其中,城口仅有2.81平方公里。整个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建成区总面积为196.09平方公里。
3.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
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包含黔江、秀山、武隆、彭水、酉阳、石柱6个区县,幅员面积为1.98万平方公里。

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空间结构图
卫星地图染色图如下所示:

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成区染色图
对该6个区县的建成区面积进行了排序,如下表所示:

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建成区面积一栏
6区县中,黔江区建成区面积最大,为20.47平方公里,秀山18.73平方公里排名第二,彭水、酉阳不到10平方公里。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成区总面积为78.83平方公里。
三、总结
笔者按照区域划分,对大都市区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建成区面积进行了排序,38区县建成区染色图如下所示:

38区县建成区染色图
现对38区县的建成区面积进行排序:

38区县建成区面积一栏
38区县中,渝北区建成区面积最大,城口县最小,除主城九区外,建成区面积最大的为江津区、其次为万州、长寿。从地域分布来看,大都市区的各区在全市排名靠前,大都市区建成区总面积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了83.92%,而渝东北、渝东南仅分别为11.47%、4.61%,这反映了重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,当然,这也受到了地形的影响。大都市区地势平坦,城市扩展较为容易,而渝东南、渝东北处于山区,城市扩张不易,建成区面积偏小自然说得过去。
从整体数据来看,38个区县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709.81平方公里,其中26个区的建成区总面积为1578.37平方公里,这和《202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》中1583平方公里的数据相差无几。
重庆是一座集大山大河丘陵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,虽然城市的扩张受到了地形地势的约束,但城市规模放在全国来说,也是为数不多的超级大城。鉴于笔者使用的卫星地图时间偏久,重庆市实际的建成区面积绝不止笔者测量的数据。当然,虽然笔者的测量的数据和住建部官方的数据相匹配,但应该是巧合,各区县真正的数据不得而知。